我們的臨床醫生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這么一類患者,他們總是感覺到自己身體這里或那里不舒服,但是在多家醫院、各個科室就診,做了許多檢查,都不能發現問題。醫生們大多會告知這類患者,甚至向他們反復保證,他們的身體并沒有什么疾病,但是患者并不相信醫生的解釋,仍堅信自己的身體有疾病、有問題,只是醫生沒有檢查出來而已,所以他們常常反復在多家醫院、各個科室反復就診,反復做各種醫學檢查,常常抱怨“我到底得了什么怪病???怎么看了這么多的醫生都查不出來???”。
其實這類患者并不是患上了什么怪病,他們是患上了神經官能癥中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即“軀體形式障礙”。
軀體形式障礙:是一種以持久地擔心或相信各種軀體癥狀的優勢觀念為特征的神經癥性障礙。病人因這些癥狀反復就醫,各種醫學檢查陰性和醫生的解釋均不能打消其疑慮。即使有時患者確實存在某種軀體障礙,但不能解釋癥狀的性質、程度或病人的痛苦與先占觀念。這些軀體癥狀被認為是心理沖突和個性傾向所致,但對病人來說,即使癥狀與應激性生活事件或心理沖突密切相關,他們也拒絕探討心理病因的可能?;颊叱0橛薪箲]或抑郁情緒。
這類病人最初多就診于內、外各科,精神科醫生所遇到的往往是具有多年就診經歷、大量臨床檢查資料、用過多種藥物甚至外科手術后效果不佳的病例。由于目前通科醫生對此類病人的識別率較低,故常常造成對此類疾病診斷和治療的延誤,并由此造成巨大的醫藥資源浪費。因此,提高當代各科醫生對軀體形式障礙的識別能力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患者的認知
這個病的名稱很少有人聽說過,大家對它的表現不熟悉,而且大部分人不會認識到這是一種神經官能癥,因此患者在患上這種疾病后往往不會在第一時間到心理科(心身醫學科)就診。許多患者即使家人或醫生建議他到心理科(心身醫學科)就診,他也不認為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因為他們能比較清晰的感覺到胃腸道不適(疼痛、打嗝、惡心等)、異常的皮膚感覺(麻木、癢、刺痛、酸痛等)、呼吸,循環系統癥狀(心悸、心慌、氣短或咽喉異物感等)。
由于病人具有敏感、多疑,過于關注自身的人格特點,很多病人會產生這樣一種觀點:認為自己患有某種尚未診斷出來的疾病。接著是焦慮的增加和頻繁地看醫生,這種增加的焦慮導致患者對軀體狀況的感知選擇性增強,患者能感受到他們心跳、胃腸蠕動。這可能導致一種惡性循環,即選擇性感知增強導致患者反復求醫、自我監測血壓、脈搏、大小便等,一有異常又引發更多的焦慮,而焦慮又可能導致更多的軀體不適。
所以他們通常比較固執的認為自己就是這些相關的部位出現了問題,只是“醫生的技術水平不高,醫療檢查儀器不行,沒有把我的疾病檢查出來”,而并非自己的心理出了問題。因此他們往往拒絕到心理科(心身醫學科)就診。實際上,這類患者也并非我們所理解的是“精神病患者,心理疾病患者”,很多情況下僅僅是感覺系統出了問題而已。軀體形式障礙患者的這些身體各種不舒適的癥狀通常反復出現,令他們非??鄲?,常常伴有社交、人際關系及家庭行為方面的障礙。
如何判斷
要判斷自己是否患有“軀體形式障礙”非常簡單,就是如果你感覺身體不舒適,但是在醫院做了各種檢查,卻查不出問題,或雖然有軀體疾病的存在,但與其癥狀的嚴重程度或持續的時間很不相稱者,就要考慮到軀體形式障礙的可能。建議盡早到醫院心理科(心身醫學科)就診,開展藥物治療和(或)心理治療。因為這種疾病一般來說盡早治療效果較好,而起病緩慢、病程持續時間較長者,治療效果就不是太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