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講,我們正常人的心理符合三大原則:
1、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
2、精神活動的內在協調一致性原則。
3、個性的相對穩定性原則。
至于如何辨別異常心理,除了看是否符合上述三原則,還有如下幾個標準判斷標準:
1、經驗標準:是咨詢者憑借自己的臨床經驗和人們對于心理障礙的日常經驗,或來咨詢的的人的主訴去判斷人的心理活動的正常與否。雖然此種方法的主觀性很大,但很大程度上受義務人員和研究者體驗和經驗的影響,需要豐富的臨床經驗。
2、 統計學標準:這一標準來源于對人群的各種心理特性進行的心理測量數據。一般來說心理測量的數據是呈現正態分布的,處于平均數正負兩個標準差區間的人數約占總人數的95%,我們將這部分人定義為正常,而把原理平均數的兩端視為異常。決定一個人心理正常和異常,就以其心理特征偏離群體的平均值的程度作為依據。統計學標準只能顯示其當前的心理,不能顯示其追蹤結果,這是不足之處。如IQ140以上屬于非常聰明,可以被看作天才,但若追蹤下去,可能一部分人變為普通智力群。
3、 社會適應標準:這也是一種極為普遍運用的標準。它是以社會準則為標準衡量人的心理活動是否與社會的生存環境相適應,并從個體對社會、集體、人際關系、人和自我的態度中和習慣的幸福為方式中來觀察正常與否。適應者為正常,不適應者為異常。很多專業人員引起具備相對的彈性而喜歡這個方法:因為它關注與生活和環境相關的行為,能適應許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因為適應與不適應之間本無客觀標準,因此這一標準也不能完全絕對的適用。如教師多認為兒童的不良適應,表現為:偷竊、逃學。但心理學家卻認為:退卻、孤獨才是不良適應。
4、 醫學標準:又稱為癥狀和病因學標準。這一標準源自于醫學的診斷方法,它是根據病因與癥狀存在與否,通過各種醫學檢查,找到引起異常心理癥狀的生物性原因,以此來判斷心理活動的正?;蛘弋惓?。進行各種檢查尋找客觀判斷標準。這種標準是十分有效的,但大部分心理障礙可能沒有明顯的器質性變化,還早不到腦病變和其他因素的原因。所以醫學標準也有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