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的數據,全球抑郁癥患者總數超過3億,患病率為4.4%,2005至2015十年間,患者增速約18%。一直以來,抑郁癥患者都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在我國抑郁癥患者約9000萬,但就診率僅有4%,90%的患者根本沒有治療過,每年約有20萬人因抑郁癥而自殺。
抑郁癥在如今到底有多普遍呢?有太多我們熟悉的人,受到抑郁癥的困擾。
2016年9月16日,演員喬任梁因抑郁癥自殺;
2019年10月14日,警方接到韓國藝人崔雪莉死亡申告,隨后確認其因患有嚴重抑郁癥自殺身亡;
2019年11月24日,韓星具荷拉因抑郁癥自殺身亡。
再早一些,香港著名影星張國榮,2003年愚人節那驚天一跳。
都是因為抑郁癥。
有時候,我們會很難接受:
那個女孩昨天還在笑著和親人朋友說晚安,今天她就默默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個長得帥的男生,愛運動,工作也令人羨慕,卻在生日當天悄無聲息的結束了生命;
隔壁的同事,有一個看起來很幸福的家庭,孩子出生一年后,被確診患有抑郁癥……
01
抑郁癥,不是“想不開”
在過去十幾年,因抑郁癥離開我們的人不計其數。
前段時間,“好笑群”刷爆了朋友圈,想到“生活艱難,應該找一些樂子”,于是我加入了一個“好笑群”中,大家可以在群里互相分享自己看到的好笑的東西,其他人看到了如果覺得好笑可以回一句“哈哈哈哈哈”。
這個群非常受歡迎,很多人拉了自己“想讓她一起哈哈哈”的朋友進群,隊伍越來越壯大,大家每天在群里發“好笑的東西”和“哈哈哈”。
身邊有不少朋友跟我講,“好笑群”成了他們每天生活里唯一的快樂源泉,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要刷一下“好笑群”才能踏實入睡。
我陸陸續續的加入了10個好笑群,群成員人數接近2000,在群里加了一些人,發現在每天充斥著“哈哈哈哈”的群里,有一些人是抑郁癥患者,還有一些人有抑郁的表現。
“我知道我生病了,但我不想讓任何人知道我生病了?!?/span>這句話道破了抑郁癥患者的心理。
曾經,我一度覺得抑郁癥離我們生活很遠很遠。但隨著抑郁癥患者自殺事件越來越多,我才發現,原來抑郁癥很普遍。只是,絕大多數人都沒能真正了解或者重視它。
在很多不明真相的人看來:
你稍微心情不好點,就抑郁癥了?這也太脆弱了吧?
你工作不順利,感情不順利,就抑郁癥了?誰不是這么活著呢?
你就是在瞎矯情,不去想不去做,你還能抑郁?
事實上,抑郁癥是一種疾病,起因復雜,至今醫學界沒有定論,單單歸因到患者本身,甚至冠上“軟弱”“想太多”的標簽是不公平的。我們要明確地認識到抑郁癥是一種疾病,抑郁癥的發病是有生理基礎的,就像生理疾病一樣,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抑郁癥。
02
自己的靈魂想要殺死自己的身體
正因為周圍有人長期對這個病有著嚴重的偏見和忽視,才導致很多人明明已經患了病,卻不敢承認或者不想承認。
我記得2018年的某天,一名年僅20多歲的花樣少女,站在舍身崖旁,不顧周圍游客的勸說,只留下一句“謝謝”,便縱身跳下。
隨著這樣的悲劇越來越多,我們會發現,抑郁癥和癌癥有點像,一旦發現并確診,大部分已經是晚期。
有人說,抑郁癥就是自己的靈魂,想要殺死自己的身體。所以患病的人,幾乎都會伴隨著或多或少的自殘行為。
很多人被家人發現的時候,已經渾身都是自殘過的傷疤。甚至很多人因為割腕、或吃安眠藥這種形式,再也救不回來了。
看不出自己身邊的人患抑郁癥,是因為抑郁癥的人會自我掩飾。上一秒明明還在強顏歡笑,其實這一刻說不定已經想去自殺了。
曾有患有抑郁癥的網友,說出自己親身的經歷:“我記得當我告訴身邊人我想自殺時,他說:你看著不像要自殺的啊,別開玩笑了!我就想知道,怎么樣你們才相信我?那一瞬間,我就想立馬結束自己的生命?!?/span>
03
抑郁情緒和抑郁癥是兩碼事
在知乎上,我發現一位研究生這樣描述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活。
他不斷地否定自己的價值和成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他說自己對周圍所有的事物都提不起興趣;他很貪睡,從晚上睡到中午,吃完午飯,再睡到下午三四點;課程、實驗、論文能逃就逃,他不認為這些東西有什么意義。就這樣渾渾噩噩讀完了三年研究生。
我隱約覺得這位研究生很可能得了抑郁癥,但我自始至終都沒有看到悲傷失落難過,有的只是對自我的否定、低價值、興趣喪失和嗜睡。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有關抑郁障礙的診斷標準主要有以下9條:
(1)興趣喪失、無愉快感;
(2)精力減退或疲乏感;
(3)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
(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
(5)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
(6)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
(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嗜睡;
(8)食欲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
(9)性欲減退。
當我們看多了這類事件,也會對抑郁癥過度困擾:
“總是擔心意外發生,我會不會得了焦慮癥?”
“總是對很多事提不起興趣,是不是有抑郁癥???”
“對號入座一下,那些抑郁癥癥狀,我怎么每條都占了,是不是病入膏肓?”
心理學教授祝卓宏說:抑郁情緒就如同天陰下雨,而抑郁癥則如同秋冬季節。
很多人把抑郁癥和抑郁情緒相混淆,連患者本人也是如此,以至于我們在想到抑郁癥時,首先聯想到的就是悲傷失落難過這種情緒,而“不理解抑郁癥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精神類綜合癥,是眾多情緒感受失常的并發狀態;它包含的不僅僅是絕望沮喪悲傷,還有喪失興趣、疲倦、焦慮、厭食或暴食、失眠或嗜睡等等癥狀”。
所以,我們要區分自己的狀態,是抑郁情緒,還是抑郁癥,才能有所針對地去調節與應對。
04
抑郁癥需要專業治療
在網上,很多抑郁癥患者都在傾訴,自己的家人朋友不理解自己,得了抑郁癥不讓就醫、吃藥,覺得抑郁癥就是心情不好,挺一挺就能過去,而當硬撐依然不能緩解病情時,他們就會被周圍的人責備,認為他們意志軟弱,故意拖延懶散。
他們說,自己就像活在地獄里,能早一天結束這種生活都是解脫。
也有很多患者分享,自己在確診之前是怎樣不解,怎樣責備自己,覺得自己軟弱,覺得內疚、羞恥,覺得自己應該靠自己的力量再站起來;而在確診和經歷一系列的治療、抗爭之后,再回首時,他們又會嘲笑著訴說自己當初是如何幼稚,竟然相信抑郁癥靠硬撐就能挺過去。
其實,不論抑郁癥的起因如何,最終是作用在我們的生理上,產生生理變化。這種生理變化不會僅僅因為精神安慰就能逆轉。就像你頸椎、腰椎的生理磨損一樣,必須依靠外界的介入才能減緩。如果察覺到自己有抑郁傾向,應該告訴自己,這是一種病,應該交給心理科專業醫師處理。
作為個體而言,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我們不斷向上、永無止境的追求中,或許能停下來看一看,即便是暫停一小會兒,關照一下自己的精神狀態,探究一下自己的精神處境,問一問自己,現在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