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ong id="wwaqm"><td id="wwaqm"></td></strong>
    <bdo id="wwaqm"><center id="wwaqm"></center></bdo>
  •  
    失眠、抑郁、焦慮、疼痛、心理、心身診療中心
    連云港市第四人醫院臨床心理科
    當前位置:
    什么是神經性厭食?
    來源: | 作者:lygsxl2 | 發布時間: 2019-06-06 | 614 次瀏覽 | 分享到:

    神經性厭食(AN)指個體通過節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維持體重明顯低于正常標準為特征的一種進食障礙。其主要特征是以強烈害怕體重增加和發胖為特點的對體重和體型的極度關注,盲目追求苗條,病人自己故意限制飲食,甚至極端限制飲食,尤其排斥高能量飲食,致使體重降到明顯低于正常的標準也仍然認為自己瘦得不夠。雖已嚴重消瘦,病人仍強烈地認為自己太胖,害怕體重增加。為避免發胖常主動采用一些方式故意減輕體重。部分病人常常用胃脹不適,食欲下降等理由來解釋其限制飲食的行為。病人體重顯著減輕,常有營養不良,繼發性內分泌和代謝紊亂,如女性出現閉經。有的病人可有間歇發作性暴飲暴食。

    病程常為慢性遷延性,有周期性緩解和復發,常常有持久存在的營養不良、消瘦,約50%的病人治療效果較好,表現為體重增加,軀體情況改善及社會適應能力改善,20%的病人時好時壞反復發作,25%的病人始終達不到正常體重遷延不愈,嚴重患者可因極度營養不良而出現惡病質狀態、機體衰竭從而危及生命,約5%~15%的病人死于極度營養不良、心臟并發癥、多器官功能衰竭、繼發感染或其他并發癥或心境障礙所致的自殺等。其并發癥常見的有焦慮障礙、恐懼癥、強迫癥、心境障礙、物質濫用等。

    AN的發病年齡及性別特征國內外相仿。主要見于132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其發病的兩個高峰為1314歲和171820歲,30歲后發病者少見,圍絕經期女性偶可罹及。據美國報道女性的終生患病率大約為0.5~1%,90%以上的患病者是青少年女性,男性患者少見。發達國家發病率高于其它國家。我國的發病率不詳。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質供應的不斷豐富,以及對“瘦為美”標準的追求,使其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

    神經性厭食的病因仍在探討之中。目前的研究認為病因有幾個方面;心理因素:發病前往往有某些生活事件發生,影響人的情緒,出現情緒問題;一些患者存在某些人格弱點,如輕微的強迫性人格、敏感性人格等;患者常常存在體像障礙,透過癥狀可以看到背后隱藏的家庭問題。生物學因素:研究表明單卵雙生子的同病率高于雙卵雙生子;神經性厭食的急性期大腦神經遞質尤其是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和某些神經肽代謝紊亂;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患者有月經紊亂和體溫調節障礙。社會文化因素:現代社會的審美趨向、追求美的標志是苗條瘦身,一旦這種審美意識轉化為某些人刻意追求的目標時就容易出現此種問題。

    診斷依據以臨床癥狀為主。明顯的體重減輕,比正常平均體重減輕15%以上,或者Quetelet體重指數(體重千克數/身高米數的平方)為17.5或更低,或在青春期前不能達到所期望的軀體增長標準,并有發育延遲或停止。體重減輕是自己故意造成的,常常采取的方式是過度運動、引吐、導瀉等。常有怕胖的超價觀念。內分泌紊亂癥狀,女性表現為閉經,男性表現為興趣喪失或性功能低下。癥狀至少持續3個月。

    此病可與某些軀體疾病引起的體重減輕相鑒別,軀體疾病的病人很少有怕胖的超價觀念及體像障礙。與抑郁癥的區別在于抑郁癥的病人沒有對體重增加的過分恐懼,單純改善體重后仍會有抑郁發作。

    治療神經性厭食比較困難,患者往往不認為自己的癥狀是病,不配合治療。治療的一般原則是首先糾正營養不良,同時或稍后開展心理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家庭治療等)以及輔助的藥物治療(常用的有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等。

     

    【典型病例】

    某女,17歲,中專學生。因少食、消瘦、衰竭于19973月入院治療?;颊呱砀?/span>1.63米,體重55公斤,身材長相在班上屬上乘,特別受到男生“擁戴”。4個月前班上來了另一名女生,身材苗條,在外貌方面比患者優越,患者受到男生“冷落”。為了滿足虛榮心并在外表上超越所有女生,患者開始節食。最初拒食肉類食品,后拒食米飯和面食,最近只喝少許菜湯、水果汁,體重下降至33公斤,經常感冒發燒,月經停止,因極度消瘦無法堅持上學而入院。 診斷:神經性厭食。

    心身醫學
    96热这里是精品国产_亚洲a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_亚洲无码最新视频_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