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rong id="wwaqm"><td id="wwaqm"></td></strong>
    <bdo id="wwaqm"><center id="wwaqm"></center></bdo>
  •  
    失眠、抑郁、焦慮、疼痛、心理、心身診療中心
    連云港市第四人醫院臨床心理科
    當前位置:
    癌癥也是心身疾病
    來源: | 作者:lygsxl2 | 發布時間: 2019-06-06 | 466 次瀏覽 | 分享到:

    這是一位62歲的患者,女性,退休干部,初中文化程度。其性格內向,不愛表達,孤獨無友。5年前因夫妻關系不和,子女教育沖突等問題開始出現胸腹痛、心悸、失眠。診斷為高血壓II期,曾住院治療16天,行冠狀動脈造影正常;在4年前再一次出現胸背痛、氣短、腹痛、心跳快、全身不適;經查:動態心電圖偶發房性早博,再行冠狀動脈造影正常;
    3年前,由于頭暈、胸悶、眼花、出汗,被診斷為:腦供血不足;同時出現胃痛、口干、腹痛、腰痛、頭暈、乏力、胃口不適、房性早博等癥狀。作腹部超聲:膽囊8.7X2.1cm,囊壁毛,診斷為膽囊炎;骨密度檢查:重度低骨量。2年前出現反復胸悶、最長達13個小時,多次投醫就診。診斷為不穩定型心絞痛。查心肌酶譜結果正常;
    1年前出現頭暈,診斷為:頸椎病、高血壓、淺表性胃炎。7個月前發現尿素氮升高,檢查發現:左輸尿管下端癌。4個月前,經手術切除左輸尿管下端移行細胞癌下段。2個月前又出現上腹不適、伴輕度疼痛,惡心、呃逆、嘔吐、頭暈、耳鳴、多夢,情緒低落、煩躁,疲勞乏力…….


    這是一例典型的心身疾病。已經累及了軀體的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免疫系統,伴有心理精神障礙疾病,焦慮抑郁,最后患上癌癥,繼續焦慮、抑郁,形成惡性循環。


    癌癥,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已經屢見不鮮。它的形成和產生具有多種多樣的原因,比如:吸煙、酗酒、過度肥胖、劣質的飲食、不良的性活動、空氣和環境污染、室內燃煤煙霧、肝炎、缺少鍛煉以及家族遺傳,等等。當然,除去這些致癌因素,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致癌因素——壓力,心理壓力或精神壓力。它是導致現代人不健康、亞健康和壽命減短的重要原因,也與癌癥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癌癥的病因:


    (一)心理應激因素


    心理應激是以認知因素為核心的一種作用過程,當個體覺察的需求與滿足這些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時表現出來的心身緊張狀態。反應過強,持續時間過長,就可能導致疾病。


    (二)生活事件因素


    生活事件是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是造成心理應激并損害個體健康的應激原。


    (三)個性特征因素


    個性特征,持別是具有C型性格的人群與癌癥發生關系密切。C型行為的主要特征是性格內向,在幼年即形成壓抑,內心病苦不向外發泄,行為特征為過分合作,強調協調,追求一致,姑息忍讓,自信心差,屈服于外界權勢,逆來順受,生悶氣,回避爭執,壓抑自己感情,應激反應強等等。據流行病學調查,具有C型特征的人群比非C型特征的人群癌癥發生率高三倍以上。


    另一研究發現,乳腺癌與良性腫瘤比較,前者有長期情緒釋放困難,壓抑憤怒,皮膚癌病人也是有過分合作,內心痛苦不外泄,生悶氣,感情表達障礙等特征。分居和離異的人由于情緒壓抑,可使T細胞、N細胞減少而壓抑和緊張都可損傷DNA的自然修復,導致腫瘤的發生。乳腺病人也有過分合作、謙讓、敵意發泄困難和憤怒被遇制等特征。


    (四)負性情緒因素


    情緒狀態與癌癥發生有一定關系,不愿意表達個人情感,長期情緒壓抑是癌癥發病的心理特征。面對各種性質的生活事件,采取何種應對方式,是能否導致心身疾病的關健,具有C型性格的人,因性格內向,情緒長期壓抑,情感不愿外泄,當遇到負性生活事件時,負性情緒劇增,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而發病,來自美國的一篇報道,該研究調查了250例乳腺癌和子宮癌的病人,其中156例具有經歷了失去親人的巨大悲傷而發病的病史。國內也有報道,如生氣吃飯好生悶氣與胃癌的發生有明確關系。病前有負性情緒的比例為66.9%,明顯高于對照組的15.5%,而高度抑郁的死亡率是無抑郁癥狀病人的25倍以上。所以,對挫折采取消極情緒、壓抑是導致癌癥的發生、加速癌癥發展和死亡的重要因素。


    (五)不良行為因素


    WHO已將癌癥劃分為生活方式疾病,不合理的膳食,吸煙及運動缺乏等均在不良行為之例。


    普遍地看,癌癥患者被認為人格沒有向外表達。激情轉向了內部,驚擾和妨礙了體內最深處的細胞。表面上逆來順受,惟惟是是,內心卻怨氣十足,情緒非常壓抑,自己生悶氣。有的是在生活中碰到雞毛蒜皮的小事,想不開,總處于惶惶不安的緊張狀態。凡此種種,負面情緒極大地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功能,導致免疫力下降,無形中起了促發癌癥的作用。根據臨床經驗,總結出一種癌癥性格:內向,表面上的平靜和內心的涌動沖突,自己在其間痛苦掙扎;或有精神創傷史;情緒抑郁,不愛宣泄;心情總是處于焦慮狀態;遇到困難,不盡力去克服,拖到最后又要作困獸之斗;害怕競爭、逃避現實,企圖以姑息的方法達到虛假和諧的心理平衡。


    美國學者分析1300名醫科大學畢業生心理和健康狀況后發現:性格憂郁、感情不外露的人,比性格開朗人更易患消化系統和淋巴系統癌癥,如胃癌、胰腺癌、直腸癌、結腸癌、淋巴癌等?;及┑奈kU性竟高出15倍。


    黃帝《內徑》講:喜怒不節則傷臟,臟傷則病起于陰也。人的七情反應可引起各種疾病。長期的緊張、焦慮、憤怒、怨恨、灰心失望,都會引起機體激素的不平衡和降低免疫系統功能,助長癌細胞的滋長蔓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表明:現代生活中,工作學習生活的緊張、工作環境和家庭中的人際關系不協調,生活中的重大不幸,是致癌的重要因素。90%以上的腫瘤患者均與精神情緒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精神創傷、不良情緒,可以成為癌癥的先兆。


    人體免疫系統受神經和內分泌的雙重調節,當精神抑郁等消極情緒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時,引起植物神經功能和內分泌功能的失調,使機體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抑郁癥使身體修補基因的能力下降,罹患癌癥機率明顯提高。由于機體間的平衡被打破,使細胞失去了正常的狀態和功能,不斷變異產生了癌細胞。另一方面,體內抗體的減少,阻礙了淋巴細胞的識別和消滅,使癌細胞突破免疫系統的防御,過度的增長,形成癌腫?;颊甙l病前的性格、文化修養、病情輕重、家庭背景、社會經濟地位不同,臨床可表現為焦慮、抑郁、悲觀、敏感和脆弱心理種種。不良的的情緒狀態對人體健康的損害,比病菌、病毒更厲害。所以,治病要治心。


    人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的功能活動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神經系統通過各種神經對免疫器官起著支配作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之間任何一個環節出了毛病,都會影響到機體的免疫力。緊張程度低的人,血液的氧攜帶量也會增加,從而提高人的免疫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發現:大笑可以減輕壓力,開心會使人增加唾液的分泌,并且可以增加唾液中的抗體。美國另一調查表明:擔任義工的人患心臟病、憂郁癥及傳染病的概率,少于沒有做義工的人的5倍。好善樂施者,嗎啡肽釋放量會高,從而增加快樂,減少憂愁造成的壓力。積極向上、樂于助人者的情緒可以使惡性腫瘤朝著良性方向發展,甚至有使其逆轉的可能。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潰瘍病等,也都與情緒的樂觀積極與否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全球最大的健康組織凱瑟永久醫療計劃主持人大維.
    索柏在他的《身心健康通訊》中提出用增強免疫力。要少發脾氣,多信任人;少憂愁,多大笑;少離群索居,多幫助人。學會自我調控和駕馭情緒,理智地對待生活及環境,正確應對各種刺激。養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


    形象地講,人的情緒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良好的情緒就猶如一劑心藥,對癌細胞有著極大的殺傷力,是任何藥物都不能代替的。腫瘤患者中66%患有抑郁癥;10%神經衰弱;8%強迫癥;80%不是死于治療期,而是死于康復期。腫瘤病人常出現焦慮、抑郁、精神錯亂、厭食癥、疼痛、惡心、嘔吐等心身問題。心理因素在癌癥的發生、發展和轉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馬克思說:一種美好的心情,比10副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人們的心理負擔普遍相應加重,但換一個角度看,對于具有癌癥性格的人可能是一種檢驗。主觀上快樂生活,輕松面對,客觀上會使自己擊退疾病的侵襲。


    目前,由于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困難,大部分腫瘤尚無根治性方法,預后很差,所以人們對癌癥極度恐懼,可謂談癌色變。對于癌癥病人,由于知識水平、宗教信仰的不同,在癌癥的不同時期其心身反應也不盡相同,在確診前后,癌癥患者正常的心理反應是:關心各種檢查結果,注意醫務人員的一言一行,擔心確診后將會出現的疼痛、損容、臟器及其功能喪失及死亡,以致懷疑診斷的準確性。確診后可以出現憤怒、敵意、焦慮、抑郁、受迫害感等癥狀以及部分否認診斷。異常反應則是過度警覺,因自我暗示而出現恐懼和焦慮,認為一旦確診必死無疑,以致于完全否認診斷,放棄檢查和治療,確診后出現臨床抑郁。治療時正常的心理反應包括:擔心各種治療手段的毒副反應,恐懼由治療帶來的病苦甚至死亡,害怕治療后的形象改變及被遺棄而出現焦慮和輕度抑郁,治療后則恢復正常的應對方式,害怕復發、轉移,有的合并治療后焦慮和抑郁。不正常的表現是拖延手術,術后出現反應性抑郁或者精神病性癥狀,如幻覺,妄想等,有的出現神經性嘔吐或嚴重的治療后焦慮和抑郁。在疾病惡化時,正常的應對方式是迫切尋求新療法,試用各種偏方,試圖遏制病情進展,渴望在自己身上出現奇跡。異常應對方式則是抑郁。終末前一般病人均存在對死亡的恐懼、緊張。有的比較坦然,要求減輕痛苦甚至要求安樂死。也有的感到對家庭、親人有內疚感,遺有諸多憾事,還有的害怕被遺棄和失去尊嚴,這些都是正常反應。異常反應是抑郁或急性譫妄。


    總之,在癌癥不同階段,患者的表現因人而異,而此時,家庭、社會、親友對病人的思想活動、心理變化影響很大。心理治療是治療者給被治療者以精神上的影響來解決被治療者心理上的問題或某些軀體疾病,它包括心理咨詢,認知行為治療,生物反饋療法,催眠、氣功、放松療法、脫敏治療等,心理治療不排斥精神藥物的應用,更不是代替傳統的抗腫瘤治療,而是對軀體治療的一種補充。


    癌癥患者要對自己增加信心,放開胸懷,加強思想品德的修養,使自己逐漸達到寬廣豁達的境界。用樂觀的情緒、充滿希望的生活狀態,動員潛在的自身免疫力量,增強抗癌能力,一定會極大地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

    心身醫學
    96热这里是精品国产_亚洲a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_亚洲无码最新视频_在线观看国产亚洲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