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以頻繁而持續的入睡困難或睡眠維持困難并導致睡眠滿意度不足為特征的睡眠障礙。
這些睡眠問題往往伴隨著困擾或者伴隨著家庭、社會、職業、學業或者其它重要功能的損害。慢性失眠可孤立存在或者與精神障礙、軀體疾病或物質濫用共病。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失眠是精神障礙,特別是心境障礙和焦慮障礙的危險因素50%失眠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癥狀,30-50%的失眠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另一方面,抑郁障礙和焦慮障礙也可以擾亂患者的睡眠,引起和加重失眠。
焦慮障礙以廣泛、持續性焦慮或反復發作的驚恐不安為主要臨床特征,且焦慮情緒并非由實際危險或威脅引起,或緊張不安與恐慌程度與現實情況不相稱。焦慮障礙可以分為持續性和發作性焦慮障礙兩種,前者稱為廣泛性焦慮,后者則為驚恐障礙。
1. 廣泛性焦慮障礙
廣泛性焦慮障礙的失眠特征是入睡困難和睡眠維持困難?;颊邔δ承┥钍录^度焦慮和期待,或焦慮性夢境而頻繁醒轉而導致失眠;白天,則對于夜間將要出現的失眠無法擺脫而焦慮。
焦慮和失眠互為因果,使得患者長期處于這種狀態而呈慢性焦慮狀態。廣泛性焦慮障礙引起的失眠一般無特定的始發年齡。但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女性焦慮障礙患者的發病率是男性的2-3倍。對我國不同年齡階段的睡眠狀況的調查研究表明,睡眠質量與焦慮、抑郁的發生有關系密切。
一項針對兒童和青少年睡眠問題的研究發現,失眠與精神障礙共病現象非常普遍,失眠可以預測廣泛性焦慮障礙的發病率升高。在成年人群中,慢性失眠也可以預測焦慮障礙發生的風險。焦慮障礙相關的失眠的發生機制目前還不是很清楚,動物實驗發現5-HT與睡眠的發動特別是非快動眼睡眠的發生有密切關系,但5-HT水平的升高可以引起焦慮反應。
2. 驚恐障礙
驚恐障礙的的失眠特征是入睡困難、淺睡眠、覺醒次數增多、早醒、夜間或睡眠中驚恐發作。
高達2/3的驚恐障礙患者存在入睡困難和睡眠維持困難。在睡眠中發生驚恐發作時,患者表現為突然驚醒,醒后胸悶,心動過速、心悸、呼吸困難、窒息感、瀕死感等,再次入睡明顯困難。許多患者因此而出現繼發性預期性焦慮或回避行為,甚至形成條件反射性害怕睡眠或回避上床睡眠。由于對睡眠產生恐懼或回避行為,或因夜間頻繁的驚恐發作而引起慢性間歇性睡眠剝奪,加重睡眠紊亂和驚恐障礙發作的癥狀。
有關驚恐障礙的發病機制還不清楚。多數驚恐障礙發作始于青春期,并可持續多年,伴隨的失眠也可持續多年。多導睡眠圖顯示患者驚恐發作多見于非快動眼睡眠期間,特別是由非快動眼II期睡眠向III期睡眠過渡時。
失眠或睡眠質量差是抑郁障礙患者最常見的主訴。抑郁障礙的失眠與一般性失眠或睡眠過多者的臨床癥狀很相似,但抑郁患者的主觀失眠障礙更嚴重、負性情緒更明顯。
抑郁障礙患者的睡眠常特征性的表現為入睡困難、頻繁的夜間覺醒、早醒、無恢復性睡眠、多夢等。多導睡眠監測(PSG)發現90%以上抑郁障礙患者存在睡眠連續性中斷,以及NREM期睡眠的δ波睡眠減少和REM期睡眠增加。
睡眠和覺醒的神經生化調節異??赡茉谝钟粽系K中可能發揮了重要作用。如降低動物腦內去甲腎上腺素會引起REM睡眠增加,而提高腦內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則出現REM睡眠減少;5-HT是睡眠的重要調節遞質,與REM睡眠的發生存在密切關系。而這些神經遞質在抑郁障礙的發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由于失眠與焦慮抑郁障礙的密切關系,評估和治療焦慮抑郁障礙的失眠問題是醫生無法回避的挑戰。
由于人類感覺和知覺活動的復雜性,主觀體驗到的睡眠變化與相對客觀的睡眠生理指標也常見不盡符合的情況,所以對失眠的臨床評估,包括主觀評估和體格檢查及各種輔助檢查、實驗室檢查組成的客觀評估,以期全面的診療失眠。
失眠治療包括了藥物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CBT-I)。不具有鎮靜催眠作用的抗抑郁劑具有獨特的優勢,如SNRIs藥物-度洛西汀對NE和5-HT轉運體都具有高親和力,并且作用平衡,可以比較好地同時調節5-HT和NE。不但對抑郁癥和廣泛性焦慮障礙有肯定的臨床療效,而且可以通過調節覺醒/睡眠節律(NE和5-HT主要在覺醒中釋放),提升了患者的日間覺醒程度并轉而改善抑郁癥或廣泛性焦慮障礙伴隨的睡眠狀況。
我們還必須注意到,CBT-I是一線的失眠治療方案,因為“其可避免復方用藥,且長期而言效果更好”,但是精神科醫生往往不了解 CBT-I 的核心原則,或者如何將其納入慢性失眠癥患者的治療中。精神科醫生需要掌握綜合性藥物治療和CBT-I治療同時應用的兩全其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