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無病就是健康。但是,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身邊某些人并沒有出現身體上的病痛,然而他們卻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 心理健康、社會和諧 。目前,精神衛生問題已經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突出的社會問題,從青少年到中年到老年,每個年齡群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機。大家卻對這種心理問題的認知度以及主動尋求幫助的欲望并不高。保障心理健康社會和諧,不僅需要提高大家對心理健康的認知和關注,更需要不斷完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
精神疾病發生率逐年......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無病就是健康。但是,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身邊某些人并沒有出現身體上的病痛,然而他們卻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活。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 心理健康、社會和諧 。目前,精神衛生問題已經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突出的社會問題,從青少年到中年到老年,每個年齡群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機。大家卻對這種心理問題的認知度以及主動尋求幫助的欲望并不高。保障心理健康社會和諧,不僅需要提高大家對心理健康的認知和關注,更需要不斷完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的建設。
精神疾病發生率逐年增多
9月16日,一新生代明星突然離世的消息,讓大家深感抑郁癥的可怕,這個出生于1987年的年輕生命在人生最燦爛時戛然而止。娛樂圈深受抑郁癥困擾的明星不少,但是抑郁癥并不是明星的專利,就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人深受抑郁癥的困擾。
這3個月,我天天晚上睡不著,生活沒有任何興趣,甚至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門診中,徐女士在醫生面前很坦然,她知道自己病了。 抑郁癥病人在門診很常見,其實這是慢性病中最容易治愈的疾病,但是很可惜,很多病人因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最終導致悲劇發生。 連云港市第四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心身醫學科主任楊泗學說,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大,因精神障礙導致的精神疾病發生率在逐年增多,2008年醫院開設臨床心理科時,就診人數寥寥,但是現在門診量每年都在增加。
傳統觀念中,大家覺得無病就是健康。其實,心身醫學認為:人有病,不應理解為只是發生在細胞或器官上,而是發生在人的身上。這也是世界精神衛生日設立的初衷,健康乃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應日臻完滿的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事實上,一個人一生中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精神衛生問題,最普通的例子如自卑,最極端的例子如自殺。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個人的成長和發展。
楊泗學提醒,隨著生活壓力、工作壓力等壓力的不斷增大,很多人都處在心理亞健康狀態。目前,由于精神衛生知識普及和宣傳不夠,大多數人對精神疾病認識不足。一些患者和家屬即便具有一定的精神衛生知識,認識到疾病的性質,但是因為觀念問題,多數人也寧可自己忍受痛苦也不愿尋求精神科醫生的幫助,結果延誤了治療。
一老一少兩大群體尤需關注心理健康
精神疾病存在于每個年齡段群體中,但是青少年群體尤為突出……有孩子因為過度焦慮出現記憶力無法集中,有孩子因為厭學出現逃學,有孩子因為跟父母出現沖突無法溝通。兒童心理問題增加,原因比較復雜,主要與社會急劇發展、人的適應能力不強及認知度弱有關。
雖然,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但是多數家長并沒有認識到心理問題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家住海州區的丘女士一直認為自己的孩子就是人生的驕傲,不僅學習成績優異,而且興趣廣泛,琴棋書畫樣樣在行。直到孩子有一天留條要出走,丘女士才發現,孩子背負著太大的壓力。雖然孩子沒有發燒、沒有摔傷,但是孩子的身心已經出現了問題,不再是個健康的個體。
昨日,在心理健康公益咨詢活動現場,69歲的吳奶奶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咨詢,最近她總是失眠健忘,也吃不下東西,甚至看到身邊的老人生病住院或是離世,總會聯想到自己,覺得自己的時日也不多了。人進入老年后,生理機能逐漸出現變化,機體細胞、組織、器官形態衰老,功能衰退,對環境適應減弱。此時,如果受到家庭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就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像吳奶奶這樣的老年心理疾病在接診的老年患者中非常普遍,而且女性患者大約是男性患者人數的兩倍。
老年是社會角色急劇變化的時期,不少人不能很好地適應這種角色的轉變,難以維持心理平衡,出現焦慮、抑郁、懷舊、行為消極,甚至自殺等。此外,有些老人在子女成家立業獨立生活之后,由于適應不良出現老年期空巢綜合征 ,這也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心理危機。
直面心理問題健康生活
家住海州區的張女士,總是覺得胸口痛,輾轉市區各大醫院內科,能查的都查了,該吃的藥也都吃了,但是疼痛癥狀一直沒有改變。最后在一名親戚的建議下,看了第四人民醫院心理科門診,才發現原來是輕度抑郁造成的軀體疼痛。楊泗學坦言,張女士的遭遇不是個別現象,因為大家對精神疾病認知的不足,不僅浪費患者醫療費用,而且也延誤了病情。
楊泗學介紹,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是一類以精神活動失調或紊亂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它包括精神病、神經癥、人格障礙、性變態以及精神發育遲滯等。因為精神疾病患者的增加,目前城區各大醫院都有開設心理門診,但是因為部分醫院管理混亂,很多該到心理門診就診的病人輾轉在其他科室治療,這種現象很糟糕。
業內人士表示,構建心理健康社會和諧的美好目標,要制定全市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將精神衛生納入公共衛生和財政保障體系,加強精神衛生專業隊伍建設,鼓勵高等院校開設精神醫學本科專業。同時,完善精神衛生醫護人員特殊崗位補貼制度,加強部門協作機制,積極探索幫助精神障礙患者回歸社會的舉措。
完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是根本,但是具體到個人,想得開是治療煩惱人生的一劑大補藥。從心理健康角度來講,當一個人在遇到壓力、情緒低落、抑郁之時,應該通過各種方法來調節自己的心情。不管遇到什么坎坷、曲折,都要樂觀面對,不要情緒陰郁低沉。只有態度積極,正視現實,對人對事想得開、放得下,才能想出辦法把問題處理好,走出困境。
本文源自:無病就是健康觀念亟須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