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我們很不恥的行為,叫“趁人之?!?。
趁人危難之際,設置誘惑,讓對方往里鉆,滿足私心,達成私欲。
比如說,賭場上,趁對方輸紅了眼,放出高利貸;
再比如說,趁楊白勞沒錢還債,把喜兒給霸占了;
更普遍一點的,是N多的猥瑣男,在女神失戀之際,借著安慰之名,順便把她的身體也安慰了……
諸如此類,說道德化一點:不是君子所為。
說得市井一點:你特么地不干人事兒!
但趁人之危者,何以屢屢得手?換了一個場景,一種境地,一種心情,同樣的伎倆,為什么卻不奏效了?
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實驗,證明:生活越困窘,情緒越低落,越讓人難以抵抗誘惑。
也就是說,當你墜入低谷——現實的、情緒的——你面前的所有誘惑,都會變得更有誘惑力。
經濟危機來臨時,人們會更想購物;
工作壓力大,會讓你吃得更多;
拖延時間越長,會更加難以集中注意力;
令人恐懼的吸煙警示,會讓煙民更渴望香煙;
看完《死神來了》等恐怖片后,人們會不自覺地,花上三倍的價錢,買上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東西。
電擊實驗小白鼠時,他們會瘋狂地渴望糖類、酒精、海洛因;
而在人類世界里,現實世界的壓力,則會讓戒煙、戒酒、戒毒、節食的人,更容易重蹈覆轍。
有一項心理研究,就是關于此類現象的。
實驗人員在實驗室里,擺滿了巧克力蛋糕,每一個被試者,都可以自由食用。
然后,被試者必須回憶自己最慘痛、最失敗的一次經歷,比如,被強奸,被偷盜,被羞辱,被貶低……
理所當然,他們變得情緒低落,淚流滿面,甚至歇斯底里。
終止之后,當他們走出實驗室,面對蛋糕,許多人都大肆吞咽。
實驗人員對比了一下,被試者此時攝入的蛋糕量,遠比情緒正常時要多得多。
即使是對蛋糕原本無興趣的人,也會突然想吃點,因為,“這會讓自己高興起來?!?
“讓自己高興”,就是我們面對壓力時,不自覺尋求的心理獎勵。
因為,憤怒、悲傷、挫敗、焦慮……等消極情緒,都會引起大腦的應激反應——它會拉響警鈴,提醒每個神經元注意:大敵來臨,一級備戰,身體快快行動!
于是,身體叫了一聲,“喳!”
立刻奮袖出臂,露股而奔,啟動一系列變化,釋放多巴胺,平衡情緒,從而援救自己,直到你慢慢平靜下來。
這就是心理的自我救援過程。
那么,身體到底啟動了什么變化呢?
簡而言之,就是在大腦的指引下,在記憶庫里,尋找那件最多快好省地讓你快樂的事情,重新做一遍。
它會對煙民說:來,抽一口!
它會對暴飲暴食者說:來,再吃一碗!
它會對性癮患者說:走走走,找個人滾床單,忘卻這一切!
這貌似沒有問題。
想得到快樂,是一種自然的生存機制。
自我救援也很正常。
但問題是,大多數釋放壓力的方法,會讓我們更有壓力。
美國心理學家做過一次統計,發現最常用的解壓方法——吃東西、喝酒、看電視、上網、購物、玩游戲——往往是最無效的方法。
比如,通過暴飲暴食來解壓的人里,只有16%認為,這種方法有效。
而在另一項調查里,女性感到抑郁時,去吃大量巧克力,結果卻是帶來更大的罪惡感。
還有一項調查則發現,失意者購物更多,看到忽然暴減的銀行存款,會帶來更劇烈的自我批評。
罪惡感和自我批評,又會讓我們情緒更低落。
于是,陷入惡性循環。
煙民的煙癮越來越兇;暴飲暴食者吃進去更多的食物;購物狂會刷爆更多信用卡;拖延癥患者浪費更多的時間。
那,我們就沒辦法了嗎?
當然不是。
我們還有科學的解壓方法。
首先,你要記得:當我們陷入“人之?!?,我們需要的,不是釋放多巴胺,而是增加催產素。
多巴胺讓我們興奮,卻不是拯救良方。
只有血清素、y-氨基丁酸和一些讓人愉悅的催產素,才能有效減少壓力荷爾蒙,讓大腦解脫,產生有治愈效果的放松反應。
那么,做什么事情才能產生這些元素呢?
心理學家發現,瑜珈、冥想、散步、祈禱及參加宗教活動、洗澡、閱讀、聽音樂、與家人朋友相處、按摩、畫畫、培養有創意的愛好……都能增加這些化學物質。
雖然,相較暴食飲酒購物而言,這種方法產生的“快樂藥”,劑量小、見效慢、程度輕微,不會讓人立即好轉,但是,它才是唯一有效的解壓之策。
除此之外,還要學著接納你的過錯(引起你情緒低落的)。
眾多研究顯示,自我攻擊,不會增加我們的力量,而是會削弱我們的意志。
比如,一個實驗是這樣的:
女士們在實驗室里,被要求吃一個甜甜圈,并喝一大杯水,產生強烈的飽腹感。
接下來,她要完成一份答卷。
如果她在答卷中,說自己很有罪惡感,那么,她會在接下來的巧克力、爆米花、餡餅誘惑面前,會更加難以自制。
她會比無罪惡感的女士,吃掉多出一倍多的食物。
因為:
“我的減肥計劃已經失敗了,那我再吃點又有什么關系呢?”
由此可見,自我接納比自我打擊,對意志的恢復,要有效得多。
也因此,凱利·麥格尼格爾說:情緒低落會使人屈服于誘惑,擺脫罪惡感會讓你變得更強大。
只有有效地解壓,真正地接納自己,我們才能更有效地,恢復真正的樂觀,凝聚自己的意志力,在各種人生低谷中,依然眼睛明亮、骨骼堅硬、笑容迷人,繼爾找到那條路,帶領自己逃離困境,繼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