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礙有多種形式,常見且較為公認的有如下幾種:
1.偏執型人格障礙( 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這類人格障礙以猜疑和偏執為特點,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表現:①對周圍的人或事物敏感、多疑、心胸狹窄,容易害羞,自尊心過強,對他人對自己的“忽視”深感羞辱,滿懷怨恨,人際關系往往反應過度,有時產生牽連觀念;②經常無端懷疑別人要傷害、欺騙或利用自己,或認為有針對自己的陰謀,對別人善意的舉動作歪曲的理解,總認為他人不懷好意,懷疑他人的真誠,警視四周;③遇到挫折或失敗時,易于埋怨、怪罪他人,推諉客觀。將自己的失敗歸咎于他人,不從自身尋找主觀原因;④容易與他人發生爭辯、對抗。尤多意見,常有抗議,單位領導常覺得這類人員難以安排;⑤常有病理性嫉妒觀念,懷疑配偶和情侶的忠誠,限制對方和異性的交往或表現出極大的不快;⑥易于記恨,對自認為受到輕視、不公平待遇等耿耿于懷,引起強烈的敵意和報復心;⑦易感委屈;⑧自負、自我評價過高,對他人的過錯不能寬容,給人以得理不饒人的感覺,固執地追求不合理的利益或權利;⑨忽視或不相信與其想法不符的客觀證據,因而很難改變其想法或觀念。
2.分裂樣人格障礙(schi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以觀念、行為和外貌裝飾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際關系明顯缺陷為特點。男性略多于女性。表現為:①性格明顯內向(孤獨、被動、退縮),回避社交,離群獨處,我行我素而自得其樂;②缺乏熱情和溫柔體貼,缺乏幽默感。對人冷漠,缺乏情感體驗,對于批評與表揚及別人對他的看法等漠不關心;③常不修邊幅、服飾奇特、行為怪異,其行為不合時宜,不符合當時當地風俗習慣或目的不明確;④言語結構松散、離題、用詞不妥、繁簡失當,表達意思不清楚,但并非智能障礙或文化程度受限所致;⑤愛幻想或有奇異信念(如相信特異功能、第六感覺等),有時思考一些在旁人看來毫無意義的事情如太陽為什么要從東方升起,人為什么沒有尾巴等,有些人在從事抽象思維的領域可有成就;⑥可有牽連、猜疑、偏執觀念,或奇異感知體驗,如一過性錯覺或幻覺等不尋常的知覺體驗。
3.反社會性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以行為不符合社會規范、經常違法亂紀、對人冷酷無情為特點,男性多于女性。這種人無論是在需要、動機、興趣、理想等個性傾向性以及自我價值觀念等方面均與正常人不同,他們往往缺乏正常的人間友愛、骨肉親情,缺乏焦慮和罪惡感,常有沖動性行為,且不吸取教訓,行為放蕩,無法無天。本組病人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歲前)就出現品行問題,如:①經常說謊、逃學、吸煙、酗酒、外宿不歸、欺侮弱??;②經常偷竊、斗毆、賭博;故意破壞他人或公共財物;無視家教、校規、社會道德禮儀,甚至出現性犯罪行為;或曾被學校除名或被公安機關管教等。成年后(指18歲后)習性不改,主要表現行為不符合社會規范,甚至違法亂紀,如經常曠課、曠工;對家庭親屬缺乏愛和責任心,待人冷酷無情;③經常撒謊、欺騙,以此獲私利或取樂;④易激惹,沖動,并有攻擊行為;⑤缺少道德觀念、對善惡是非缺乏正確判斷,且不吸取教訓;⑥極端自私與自我中心,以惡作劇為樂,故使其家庭、親友、同事、鄰居感到痛苦或憎恨。
反社會性人格和違法犯罪具有較密切的關系。罪行特別嚴重、作案手段殘酷、犯罪情節惡劣的犯人中有相當比例屬于反社會性人格障礙。30歲以后常有所緩和,但難以和家庭成員建立持久、盡責、熱情的關系。
4.沖動性人格障礙(i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以情感爆發,伴明顯行為沖動為特征,男性明顯多于女性。常表現:①情緒不穩,易激惹,易與他人發生爭執和沖突,沖動后對自己的行為雖懊惱,但不能防止再犯,間歇期正常;②人際關系強烈而時好時壞,要么與人關系極好,要么極壞,幾乎沒有持久的朋友;③情感爆發時,對他人可有暴力攻擊,可有自殺、自傷行為;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樣表現沖動、缺乏目的性與計劃性,做事虎頭蛇尾,很難堅持需要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做事往往事先沒有計劃或不能預見可能發生什么事情。
5.表演性(癔癥性)人格障礙(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以過分的感情用事夸張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為特點。這種人人格不成熟,情緒不穩定,暗示性、依賴性強。表現:①情感體驗膚淺,情感反應強烈易變,感情用事,喜怒哀樂皆形于色,表情豐富但矯揉造作,愛發脾氣;②愛表現自己,行為夸張、做作,渴望別人注意,或在外貌和行為方面表現過分;③過于喜歡表揚,經受不起批評,愛撒嬌、任性、心胸狹窄,以情感相要挾,作弄別人如揚言自殺或威脅性自殺,達到目的方才罷休,設法操縱他人為自己服務;④自我中心,強求別人滿足其需要或意愿,不如意時則表現強烈不滿;⑤暗示性強,容易受他人影響或誘惑;⑥富于幻想,常有自欺欺人之言,憑猜測和預感作出判斷,有時用幻想與想象補充事實,言語內容不完全可靠;⑦喜歡尋求刺激而過分地參加各種社交活動,甚至于賣弄風情,喜愛挑逗,給人以輕浮的感覺。
6.強迫型人格障礙(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 以過分的謹小慎微、嚴格要求與完美主義,及內心的不安全感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2倍,約70%強迫癥病人病前有強迫性人格障礙。這種人以十全十美的高標準要求自己,總是對自身的工作和生活難以滿意,因而感到緊張、焦慮和苦惱。他們常常過分地自我克制,過分地自我關注和責任感過強,平時拘謹,小心翼翼,唯恐出現差錯,思想得不到放松,具體表現為:①對任何事物都要求過高、過嚴、按部就班、常拘泥細節,猶豫不決,往往避免作出決定,否則感到焦慮不安;②好潔成癖,過分講究清潔衛生,其家人有時也覺得和患者共同生活深感勞累和疲憊;③常有不安全感,往往窮思竭慮,對實施的計劃反復檢查、核對,唯恐疏忽或差錯;④主觀、固執,要求別人也按其方式辦事,否則即感不快,對別人做事很不放心,即使擔任領導職務,往往事必躬親,事無巨細;⑥過分節儉,甚至吝嗇;⑦過分沉溺于職責義務與道德規范,過分投入工作,業余愛好少,缺少社交往來,工作后缺乏愉快和滿足的內心體驗,反而常有悔恨和內疚而檢查自身存在哪些缺陷,工作什么地方沒有完善,缺乏創新和冒險精神。
7.焦慮性人格障礙(anxious personality disorder) 以一貫感到緊張、提心吊膽、不安全及自卑為特征,總是需要被人喜歡和接納,對拒絕和批評過分敏感,因習慣性地夸大日常處境中的潛在危險,而有回避某些活動的傾向。
8.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是一種常被誤解的復雜人格障礙,基本特征是對自我價值感的夸大。自相矛盾的是,在這種自大之下,自戀者往往長期體驗著一種脆弱的低自尊,只是由于自戀者的自大總是無處不在,使我們更傾向于將其非人化看待。根據DSM-4的定義,在社區樣本中(美國),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患病率為0%-6.2%.在被診斷為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個體中,50%-75%是男性。在實際中,他們稍不如意,就又體會到自我無價值感。他們幻想自己很有成就,自己擁有權力、聰明和美貌,遇到比他們更成功的人就產生強烈嫉妒心。他們的自尊很脆弱,過分關心別人的評價,要求別人持續的注意和贊美;對批評則感到內心的憤怒和羞辱,但外表以冷淡和無動于衷的反應來掩飾。他們不能理解別人的細微感情,缺乏將心比心的共感性,因此人際關系常出現問題。這種人常有特權感,期望自己能夠得到特殊的待遇,其友誼多是從利益出發的。
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常有普遍性的人際關系;他們的抑郁情緒、人際困難或不切實際的目標可能影響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們對功利的追逐也可能使他們獲得較高的工作成就。
自戀型人格障礙,一般認為其特征主要如下:
1.對批評的反應是憤怒、羞愧或感到恥辱(盡管不一定當即表露出來)。2.喜歡指使他人,要他人為自己服務。3.過分自高自大,對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辭,希望受人特別關注。4.堅信他關注的問題是世上獨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5.對無限的成功、權力、榮譽、美麗或理想愛情有非份的幻想。6.認為自己應享有他人沒有的特權。7.渴望持久的關注與贊美。8.缺乏同情心。9.有很強的嫉妒心。10.親密關系困難,(婚姻關系,親子關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