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記本被人偷看了,偷看的人居然是我的爸爸媽媽,更讓我氣憤的是:他們撬開我抽屜看的?!?/span>
“爸爸進我房門總是不會敲門,提醒過他很多次,依舊不敲。”
“我有很大的煩惱,我媽媽總是私自翻看我的東西?!?/span>
這些是孩子們對家長的控訴。那些被鎖上的抽屜、封好的信件、不宜公開的秘密、見不得人的事……或許這些在家長們眼里都是小事,但在孩子眼里,這些屬于他們的隱私,不可被人窺探。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是,你會尊重孩子嗎?你會怎么對待孩子的隱私?
01
孩子的『隱私』從何時開始
很多人以為,孩子一兩歲左右,還很小的時候,是沒什么隱私的。
前兩天,香港歌手陳柏宇因為在社交平臺上公開曬娃,發布了一段“女兒洗澡視頻”,被罵慘了。
陳柏宇的女兒18年9月份出生,如今還不滿2歲,但陳柏宇已經為她建立了社交平臺賬戶,并經常曬她的日常。
不久前,陳柏宇由于接了一個廣告,上傳了女兒全裸洗澡的視頻,引起網絡很大的反響。有的指責他沒有給女兒的隱私部位打馬賽克,有的說他不該為了錢讓女兒被看全身,還有的表示這么小的孩子雖然無傷風化,但是為了廣告這么做就過分了……
陳柏宇對此也做了回應,認為自己這樣做并沒有關系,只為女兒留下美好的回憶:“小時候,就應該多記錄一下孩子的成長。孩子很小,不應該以性的視角來看待?!?/strong>
雖然孩子還小,但1歲的隱私,也該受到尊重。
從發展心理學來說,在孩子1歲左右開始,“自我意識”便漸漸在TA身上生長,開始知道自己是獨立的個體。
TA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上廁所時,知道要關門;父母跟別人講自己的糗事時,會不好意思;有自己的小秘密,或許是一件玩具,喜歡把它藏起來……他們都需要一定的自主空間,這是獨立意識一種表現。
不管孩子多大,從有自我意識的第一天起,TA的隱私就應當獲得認可和尊重。
02
親子關系的惡化從不尊重開始
隱私對于孩子的重要性,往往被大人給忽略了。
去年,紐約時報對幾位在互聯網時代下成長的青少年做了采訪,與各自的媽媽一同探討“曬娃的影響”,孩子的這些反饋,是很多家長從未想到的。
? 7歲的LUCY
LUCY認為媽媽沒有經過自己的允許,就擅自將自己各時期的照片發布出去,她覺得媽媽并不尊重她:
“我們可以通過FaceTime或者其他方式與家人溝通,而不是曬我的照片在網絡上?!?/strong>
? 16歲的ZOYA
ZOYA非??咕軏寢屧谏缃黄脚_上分享她的照片,她認為孩子們應該擁有拒絕父母曬自己照片的權利:
“為什么要分享我的浴照在ins上,我不希望有些人看到并想象那些我不希望他們想的事兒?”
有些父母通常沒有“孩子也有隱私”的概念,覺得孩子有小秘密就是欺瞞,不能容忍。他們沒有意識到孩子正在長大,隨意闖入孩子的“小世界”,或者采取強制干預的手段,會適得其反。
我有一位來訪者,是位16歲的男孩,父母說他“太叛逆、不聽家長的話”。在前幾年上初中的時候,他成績非常優異,在重點班排名前幾。某一段時間,他成績下滑很嚴重,父母對他不是很放心,時常查他手機、翻書包、整理房間,甚至在中考前,為了監督他,把門給卸了下來。
從那段時間開始,他和父母的關系急速惡化,心理壓力也變得非常大,最后成績非常不理想,本有機會上市重點,現在勉強過了最低分數線。
父母總用自己的一套說辭:“我這是為你好”“小孩子懂什么”“難不成會害你嗎”……
還記得那個給父母寫了一萬五千字控訴書的北大才子王猛嗎?從小被父母管控:“我父母一直傾向把我關在家里,按照他們的喜好去做?!?/strong>
在控訴書中,他這樣寫道:交的朋友,爸媽都要過目;喜歡奧數,爸媽卻反對;想去外地讀書,被爸媽拒絕;大學后,被托付給他不喜歡的親戚,開始了另一種方式的控制……
這種“密不透風”的成長環境,讓他窒息。他12個春節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
很多親子關系的惡化,都是從不尊重開始的。
03
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和空間
尊重孩子,要從保護孩子的隱私開始。
未經允許就侵犯孩子的隱私,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負面的,就像是手里的沙子,握得越緊流失越快。每個孩子都想擁有自己的隱私,也渴望被尊重。
大家可以思考一個問題:你進孩子房間時,是會敲門,還是直接開門而入?
以前我跟很多家長一樣,不敲門直接進去。有段時間小花很喜歡記手賬,整天在那里畫畫和粘貼紙,每當我進她房間,她都會一下子很緊張地把本子收起來放好,不給我看。雖然我沒有悄悄看過那本子,但我知道,其實上面根本沒有記錄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后來我試著敲門,等到小花同意了再進去。她會把本子收好了,再邀請我進門。習慣了敲門這個動作后,有次小花主動跟我分享:“媽媽,我給你看看我寫的日記吧!”
“敲門”,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也保護了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最重要的是,讓家長和孩子的距離也變得更近了。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有些事TA一定不愿被人知道。
盡管孩子的內心秘密世界有正確也有錯誤的東西,但它們都是說明孩子在成長的正常表現。在我們嘗試去打破這層屏障前,首先應當給予孩子尊重。
一個孩子得不到尊重,TA又怎能學會尊重別人呢?尊重孩子,往往比嚴加管教更為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