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發生率在不同年齡層分布不同,在13歲左右時有顯著上升,約有75%的成年患者于青少年時期出現相應的精神健康問題。這一特點提示,青少年時期對于抑郁的積極干預將有效預防成年期抑郁的發生,青少年時期抑郁干預策略的開發對抑郁預防工作起著關鍵性引導作用。
既往研究發現,母方抑郁是致發青少年時期抑郁的一大危險因素,但僅有極少量研究就父方抑郁與子代抑郁發生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探討。父方抑郁的情況越發常見,父方在現今社會中也越來越多扮演著撫養照料子代的角色,這一背景使得圍繞父方抑郁與子代抑郁間關聯性研究的開展顯得十分必要。
針對這一情況,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腦科學研究所的Lewis博士做了一項隊列研究,研究成果發表在Lancet Psychiatry中。
研究納入兩組來源地不同的隊列數據進行分析,一組數據來自開展在愛爾蘭的縱向隊列研究「成長在愛爾蘭(Growing
up in Ireland,GUI)」,另一組數據取自開展地于英國的縱向隊列研究「千禧世代研究(Millennium Cohort Study,MCS)」。
GUI研究中在兒童9歲時使用流調中心研究用抑郁量表(Centre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對父方抑郁癥狀程度進行測量,在兒童13歲時使用簡化情緒量表(Short Mood and Feelings
Questionnaire,SMFQ)對其抑郁程度進行量評;MCS研究中在兒童7歲時使用凱斯勒心理困擾量表六項(Kessler six-item
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對父方抑郁癥狀程度進行測量,在兒童14歲時使用SMFQ對其抑郁程度進行量評。
研究使用線性回歸模型對數據進行了分析,對父方抑郁與子代抑郁之間的關聯進行了解釋。研究就GUI研究中6070個家庭以及MCS研究中7768個家庭進行了分析,校正后結果發現,父方抑郁程度的1個標準差的增加與GUI研究SMFQ量表0.24分的增長有關(95%CI,[0.03,0.45];P=0.023),與MCS研究SMSQ量表0.18分的增長有關(95%CI,[0.01,0.36];P=0.041)。父方抑郁與子代抑郁間關聯獨立于母方抑郁與子代抑郁間關聯,且在量值上與母方抑郁-子代抑郁沒有差異。
該研究結果提示,同母方抑郁嚴重程度與子代抑郁程度間關聯一致,父方抑郁癥狀嚴重程度與其子代青少年時期發生抑郁癥狀嚴重程度間也有顯著關聯。這一發現說明,對于父方和母方抑郁癥狀的治療或是減少其子代青少年期抑郁的重要途徑,對于父方抑郁和母方抑郁的積極治療十分必要。
作者肖春風